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站—翔宇网
栏目导航
热门点击
董莎莎: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闫欣然 马 欢 发布时间:2022-10-06 14:09:52 点击数:

翔宇网10月6日电(记者 闫欣然 马 欢董莎莎,女,中共预备党员,教科院小学教育专业2019级12班学生,校翔宇菁英人才班第九期优秀学员,现任校团委副书记(兼职)、校资助宣传大使、院团委副书记、海棠风会长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泉海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五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成员、2021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优秀团队成员;曾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校抗疫先进个人、校优秀抗疫志愿者、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主题教育月先进个人等14项表彰;获淮安市第十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国·淮安大运河铁人三项赛优秀志愿者、2021淮安马拉松优秀志愿者、第四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优秀志愿者、淮安市手绘乡村优秀志愿者等9项市级荣誉称号,累计志愿时长546h;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以及创业大赛江苏省挑战赛三等奖,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已结题);获江苏省“我心向党”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三等奖、校创新创意以及创业大赛一等奖、校红楼魅影大赛一等奖等活动奖项16项。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脚晦还明。”人生漫漫,道阻且长,未知的路数变幻莫测。在淮师,有这样一个女生笃行不怠,始终相信暴风雨洗礼后的竹枝更坚韧有力,风拂过的山脚愈发苍莽葱翠。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步入大学校园,少了父母的叮咛陪伴,董莎莎更多地明白了自律和努力的意义。追求自我卓越突破,她加入早起社,苦练基本功,每日陪伴她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图书馆的浩瀚书海成为她汲取知识的海洋。

追风赶月终是迎来青山葱翠,她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综合成绩专业年级第一,获国家奖学金、泉海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5次。

 

“让我自己变得更优秀,是我目前想做也在积极做的。”董莎莎是一个喜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乐于挑战极限的自我。不只是注重课内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外活动上,她也积极丰富自我,提升素质能力。在建党百年之际,江苏省语委办公室开展了“我心向党”诵读经典大赛,从校级初赛到省级决赛,这一路走来有过很多艰辛,但是在活动本身当中体验到的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课本剧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红楼梦演出、儿童剧本演出、创新创业大赛……这些都为董莎莎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仅获得了个人能力上的提升,还收获了友谊。在追逐星光的路途中,有着志同道合的人相互陪伴,共同勉励,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幸运。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在防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董莎莎明晓作为青年人的担当使命,积极响应号召,弘扬志愿精神,主动参与志愿活动。在这期间,她收集社区自我隔离承诺书,整合疫情信息,进行社区进出人员的排查,测量进出人员体温,记录外来人员信息,发挥专业优势,以文艺宣传疫情知识,累计服务120人次,总时长200小时。

其事迹在社区、学院官网、淮师新闻网广泛宣传,营造志愿氛围,树立榜样新风,获校“抗疫先进个人”、“学思行,战疫情”主题教育月先进个人”、“抗疫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大我”之中,正是董莎莎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抗疫大战中对爱国主义精神生动的、具体的、现实的诠释。

董莎莎很幸运,她从来不是一个人。热情和善的老师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支持帮助;勤俭刻苦的学弟学妹和她共享着人生中的乐趣;自信优秀的学长学姐,一直是她心中的榜样力量;含辛茹苦的父母,是她克服重重困难走向光明的强大支撑。多次勇敢地尝试,让她面对再困难的情境也能有着风轻云淡的态度。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青年人就是要勇敢去做自己想做,去选择自己所爱的。董莎莎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她会付尽全力为之努力,她想要用自己的力量,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感。一些事只有去做了,才会知晓原来梦想本不是遥不可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说:“感恩不仅是最好的美德,也是其他美德的源头。”从小家境困顿的董莎莎收到了来自国家社会的无私帮助,这份温情在她心里播下了希冀的种子。入学以来,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546小时,想要尽微薄之力,将爱心继续延续传递。

作为淮安市大学生公益联盟中的一员,她常常参与到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中,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保障,包括第三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2021淮安马拉松赛事、淮安市首届大学生新生集体开学典礼、中国·淮安首届淮河华商大会等活动,2022年董莎莎获评“淮安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温情。董莎莎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始终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指引新时代青年高举革命理想旗帜,牢记红色传统,传承奉献精神,学习“新旅”精神,坚定步伐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进,由董莎莎及其志愿团队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志愿宣讲员的董莎莎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寻访新安小学,领悟新安旅行团“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精神。其团队线下足迹遍布江苏、安徽、山东等10个省份50多个区县,开展调研、寻访、宣讲20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110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吸引了广大媒体的关注,事迹受到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动态领导小组、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她协助老师主持团委审核工作、统筹“主题教育月风采展示暨团歌嘹亮合唱比赛”,收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多项活动;作为校“资助宣传大使”,她宣传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学子;作为学院团委副书记,做好校院两级衔接工作,任职期间开展20余项主题活动。荣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山高路远,水深难测

那些耀如星辰的时光碎片里

闪烁着她与困境的次次交锋

路在脚下,无问西东

她用爱传递着青年人的温度

背起行囊,再次出发

青春风采依旧绚烂

所过之处春暖花开

流经之地万物生长